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篮球比赛 篮球比赛

天健排球队_天津排球队长

tamoadmin 2024-08-21 人已围观

简介1.八心八德学习2.工作总结与3.道德班会主持稿4.怎样挖掘教研活动软环境5.“八心八德”班会主持稿6.班级活动策划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

1.八心八德学习

2.工作总结与

3.道德班会主持稿

4.怎样挖掘教研活动软环境

5.“八心八德”班会主持稿

6.班级活动策划

天健排球队_天津排球队长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参与,受教育。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求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市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3万元,市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2004年,大连市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将原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承担。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84%。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关注,市委、市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业务。“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取市、县两级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根据市委、市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这种优化教育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高度重视的结果。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八心八德学习

好。

1、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于2020年建,发挥育英集团品牌优势打造成一所高品质的学校,教师为知名教师,其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质量非常好。

2、长沙师范附属天健小学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食堂、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图书馆、开放型地下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优越。

工作总结与

参考资料: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参与,受教育。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求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市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3万元,市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2004年,大连市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将原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承担。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84%。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关注,市委、市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业务。“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取市、县两级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根据市委、市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这种优化教育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高度重视的结果。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道德班会主持稿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工作总结与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作总结与 篇1

  一、20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xx上半年,XX公司深入贯彻落实XX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保证,以创新管理为手段,牢固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在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生产经营完成情况。20xx年上半年,XX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良好。粉煤灰深加工产业发展形势利好,建材产品产销两旺;液氧、液氮生产销售工作正常有序,设备运行良好,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旺盛,所有指标可控在控。截止到5月底,公司实现经营总收入XX万元,完成XX公司下达年XX万元的XX%。

 (二)项目发展有新亮点。作为公司20xx年项目建设的重点,4500Nm/h全液体空分二期项目从前期设备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到最后单体调试和连锁试车,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和流程进行。20xx年X月X日XX时,4500Nm/h全液体空分二期项目实现一次性提前投产成功,目前已步入正常运行轨道。

 (三)经营能力得到增强。20xx年公司以加强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创新营销方式,随时掌握市场动向,进一步提高分析市场、争取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市场营销系统。20xx年春季公司三次举行XX建材品牌推介会,促进与本地区经销商的交流互信,取得良好效果。在电站服务方面,XX公司全力配合主业公司做好各项型工作,当好乙方。

 (四)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以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二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年度经营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强化过程分析与控制。三是进一步理顺各项工作流程,初步构建起运行顺畅、衔接紧密、简约高效的工作模式。四是创新用工薪酬管理模式,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热情。

 (五)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XX公司及XX公司安委会精神,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结合日常 "二五"巡查制度,深入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取有力措施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整改,保证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局面。

 (六)党群工作注重实效。党群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重点推动标准化党支部和基层班组建设,实现党、工、团齐抓共管;党风廉政工作注重实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效能监察,持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20xx年公司组织开展了职工轻排球比赛、"三八"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并积极参加XX公司辩论赛,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开展"成长讲堂"创新职工培训方式,锻造"XX公司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应当看到,XX公司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影响和制约公司发展的潜在问题仍然存在,甚至部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一是在生产经营方面,受季节因素及建材行业民营企业、区域液体空分产量的逐渐增多影响,特别是空气液化二期项目投产以后,公司销售压力进一步增大,完成年度核心目标任务任重道远。二是在管理模式仍偏粗放。XX公司由于辅业单位性质,所面对的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对手多为个体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风险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免出现一些漏洞。三是在队伍建设方面,部分中层干部的能力、素质同公司的快速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个别中层干部立场不坚定,综合素质

 不过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在人才结构方面,随着砖厂、搅拌站、空气液化等新建产业的逐步投产,公司技术类人员缺口较大,部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部分管理人员也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五是在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对建材行业的环保投入要求越来越高,公司受历史、资金等方面因素限制,设备改造工作量较大,目前与国家节能环保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针对公司发展实际和暴露出的问题,20xx年下半年要突出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创新思路提升竞争能力。

 一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加强市场调研,强化市场分析预判,取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打开产品销路。当前要做好空气液化二期项目投产后的营销准备工作,确保质量效益双丰收。二是深入挖潜增效,压缩管理成本,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实事求是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查找差异原因,抓住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落实解决措施。三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持续推进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要及时开展效能监察和专项审计工作,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应用,壮大监审队伍力量,从严把关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二)多措并举实现管理升级。

 一是持续推进基础管理,对现有规章制度、流程、标准进行梳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年初提出的"五项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法、措施等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堵塞管理漏洞。三是深入开展对标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情况和同行业信息的把握,学习先进单位管理经验和环保经验,提高水平缩短差距。四是推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各项激励奖惩机制,及时进行兑现,提升经营活力。

  (三)夯实基础确保安全局面。

 安全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公司将时刻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20xx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XX公司及XX公司安委会精神,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结合"安健环"工作体系要求,进一步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加强日常巡查,实现安全监察关口前移,同时加大安全考核和职工安全教育活动力度;对在各项大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实事求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堵塞安全漏洞,确保安全局面。

  (四)狠下决心抓好队伍建设。

 中层干部既是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的者,又是管理者和具体的执行者,在企业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前,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XX公司部分中层干部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综合素质亟待提升。为此,20xx下半年,公司要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狠下决心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用人,选聘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二是狠抓作风建设,结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下大力气整改存在干部队伍中的"四*"问题,肃清干部队伍风气,当好广大职工表率。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层干部考核机制,下半年要出台XX公司中层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和岗位交接制度,对业绩平庸、状态不佳、管理不力的干部坚决予以组织调整和处理,切实落实"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四是狠抓执行力建设,克服懒散拖延、推诿扯皮的坏毛病,培养雷厉风行的好习惯,打造原则性强、令行禁止、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队伍。

  (五)凝心聚力做好政治保障。

 公司党群工作要继续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党建聚力 增效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政治保障作用。要持续推动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和班组建设,全面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竞争优

 势。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团建。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广泛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要围绕企业文化核心,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企业;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对XX公司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请XX公司考虑到辅业单位的性质和发展实际,在人才引进与培训、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同时,请XX公司有、有重点地加大对辅业单位中层干部的培养力度,为辅业公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工作总结与 篇2

 (一) 、知识管理

 XX年根据集团知识管理积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调整了公司原有的km推进考核评价方案,新的积分卡更加注重考核结果量化、过程导向化、知识创新化。通过近半年的施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数据回顾:

 (1)、XX年集团知识管理考核积分卡(截止5月)

 说明:截止5月,集团平均分为87分,90分以上的.有25家;80分以上的有34家,最低分为57分;并列100分的有14家(包含集团职能部门),黄石公司集团并列第一,华南第一。去年同期排名43名。

 (2)、XX年集团知识管理考核——个人积分

 说明:员工平均积分年累计为18.85分,排名前列。

 (3)、XX年集团知识管理考核——频道点击

 1、培训覆盖面力求100%

 XX年,集团调整了考核要求,形成了以cko频道为核心的考核机制,重点关注各工厂的频道点击、员工积分,同时也调整了cko积分办法。对此,公司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在3月至5月对各部门进行相关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白怎样可以提高积分、怎样推荐、怎样点评、怎样使用审批流程等。各部门通过培训,km推进氛围较好,员工自觉使用km工具并达到可喜成果。

 2、组织成立项目小组

 3月成立qc小组,主要围绕“如何提高km积分卡在集团的排名”展开项目攻关。4月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明确责任人及活动分工。每月回顾总结,遵循pdca原则达到预期目标。通过项目攻关,我们规范了推进要求,解决了每月存在的不同问题。

 3、迎接集团km现场审计

 3月底,集团企划总部刘曾、张宇童两位老师来我司现场查核知识管理推进工作,高度赞扬了我司的km推进工作,认为我司亮点很多,值得兄弟工厂借鉴,特别是流程规范、流程效率高。本次查核我司成绩为99分,为第一批查核单位。

 4、参加知识管理年会,黄石公司大放光彩。

 4月28日,青岛啤酒第二届知识管理精英论坛与qc成果发布会在上海松江隆重召开,姜宏副总裁等公司领导及来自各业务单位及各职能部门知识管理和qc工作者200余人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

 在本次大会上,黄石公司集体或个人共荣获4项荣誉,着实给力。

 (1)、黄石公司总经理檀总荣获集团“知识管理卓越领导者”荣誉称号(全集团各级工厂及职能部门参评,本奖项只有6名);

 (2)、黄石公司荣获集团“知识管理频道经营进步奖”(km推进团队集中亮相,并多次受到好评,其中黄石公司的km推进考核细则在知识管理精英论坛上被集团老师分享推荐);

 (3)、个人荣获集团“最佳知识管理专员”荣誉称号。

 本次年会上,集团高度评价我司的km推进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其他兄弟工厂也纷纷表示赞同我司的考核思路和推进思路,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 、现场管理

 数据回顾:

 1、调整考核思路,纠正了部门班组原有“做得多错的多”、“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考核不均衡”等现象。

工作总结与 篇3

 7月1日,我物业公司进驻三期安置小区,这一个月来,我全体员工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物业管理团队,创建了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工作程序;形成了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分工体系。

 对物业管理的理念进行战略性的转变。

 我物业公司自成立以来,管理理念经历了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深刻转变,抛弃了过去以管理者自居的姿态,倡导了“服务育人,业主至上”的全新服务理念。我物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即使遭遇到了内外环境的严重挑战,但为业主、使用人服务的理念也一直在沿伸,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公司管理层并没有满足可喜成绩的取得,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专业性不强,服务内涵不深,员工待遇过低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今年开始,公司便审时度势,着手狠抓安全防范、环境卫生和维修事宜,劲拼品牌建设,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品牌建设

 品牌,以高质量为坚实的基础,本公司把如何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作为公司经营的首选目标。

 一、贯彻按iso体系的有效动作

 公司成立之初便做好了质量的策划,明确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以及所想达到的目标,以最合适的服务质量去满足业主及使用人的需要。一年来,公司始终把通过iso9000和iso14000的审核为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向业主及使用人展示了公司相关方面优质服务的形象。

 二、形成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质量体系

 自公司进驻开始,一直把“客户满意,业主至上”作为工作的中心,进一步确定了公司以业主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今后公司将继续贯彻实施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绩效。

 三、建立天健物业零缺陷的目标

 公司成立之后,经过反复讨论和研讨,认为要想做的独特,就须把工作做到零缺陷:服务零缺陷;操作零缺陷;设备零故障;安全零隐患的四零缺陷。明确了业主不总是对的,但永远是最重要的客户需求,充分做好达到需求的各种准备,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内部管理

 一、人力

 人力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证。进驻之初,因处地特殊,故人员素质偏低。但今年年初,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我公司积极开展员工知识培训,使员工成为“一专多能”且达到了显著的效果。员工培训包括: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特别是对管理层进行的物业管理员资格考评培训和保安队伍的消防知识培训以及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善了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团结合作,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目前,公司内部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力储备,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出众的专业人才;能出谋划策的企业策划人员等,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规章制度

 入驻之初,因公司刚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及考核都是空白的,这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按照“以法为据,有约可依”的原则,我公司迅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各岗位人员职责,管理制度及各岗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制度的出台明确了职责,分清了权限,也给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

 三、维修方面

 去年小区入住之初,因赶工期,五栋公寓可谓是以超常规的速度建成的,而快速度建成的房子却导致了接管后艰难的维修工作。从去年至今,我技术维修部共计收到业主报修单42多份,。可因去年维修力量过弱,且设备设施还在保修期内,故多数单子未能修好。直至今年初,我公司一口气增加了三倍的维修人员,不分日夜的维修,同时又加大对厂家的催修力度,迅速的解决了原有的存在的问题。现我处已承诺做到“小修不过夜,大修不过三”的服务承诺,可因各种设施仍然在保修期,致使好多维修事项我公司仍无法完成。但我公司还是竭尽所能去维修,特别是公寓内寝室之间电线错乱的问题,在催修厂家无效的情况下,我公司维修人员用六天六夜时间全部调好,用实际行动解决了业主的怨言。近日,我公司又一口气换下了四栋公寓20多盏灯炮以及30多个水龙头和几十个冲水阀,使公寓内的配套设施的维修完好率达到了98%以上。

 四、保安方面

 在全体保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小区入住的安全防范工作,但随着工作的逐步加深,渐渐暴露出了我公司保安的不足与缺陷:配套设施过差,人员素质过低,专业知识不足等等。为此我公司于今年年初进行了一场保安大革新。首先,实行淘汰制,淘汰了十多位原有的保安。其次增加配套设施,购置保安服装。工作的革新使我保安的外在形象上了一个新台阶。

工作总结与 篇4

#总经理您好!

 本人因需个人更好的发展和您的热忱诚意地邀请于####年#月##号来到贵厂面试,通过与董事长和您诚恳的当面沟通,了解到##集团历来创业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宏图目标,此时此刻已经深深地打动我愿到贵厂服务的决心,并于####年#月#号正式到司报到,自到贵厂入职上岗已有#个月之多,期间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从担任此岗位那一天起就知道肩上负有工作压力的沉重性,之前和您沟通工作上的话题时,已经了解一些本厂现存在的内部管理上的弊端和不足。经过几天的摸索和了解,才知道本厂遗留的管理问题超过本人的意料,工作困难程度已超越我以前曾经历的管理模式。入职七天内我的思想意识有些波动,是放弃还是留下来?当时真的左右为难,通过汪经理真诚地与我交流,在工作期间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及困难,但是我相信“解决问题方法总比出现的问题多”,所以我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和我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工作期间可以和大家共同解决各种管理上的疑难杂症和弊端,我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一直在为建立一支规范化、制度化和有凝集力的团队而努力工作。

 现本人将自入职以来到至今工作期间的工作情况和进展给予回顾,对一些问题在下面的内容中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说明,并编写此。

怎样挖掘教研活动软环境

参考资料: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参与,受教育。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求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市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3万元,市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2004年,大连市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将原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承担。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84%。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关注,市委、市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业务。“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取市、县两级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根据市委、市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这种优化教育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高度重视的结果。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圣光辉,您的这个问题很多人曾经都遇到过哦道德班会主持稿,不过咱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啊

“八心八德”班会主持稿

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参与,受教育。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求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市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3万元,市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2004年,大连市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将原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承担。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84%。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关注,市委、市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业务。“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取市、县两级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根据市委、市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这种优化教育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高度重视的结果。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班级活动策划

参考资料: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参与,受教育。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求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市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3万元,市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2004年,大连市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将原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承担。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84%。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关注,市委、市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业务。“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取市、县两级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根据市委、市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这种优化教育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高度重视的结果。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班级活动策划 篇1

  一、活动主题:数学与计算科学系首届班级接力赛 二、活动目的:

 1、加速大一各班的团结和凝聚,进一步巩固大二同学的班级集体荣誉感。

 2、通过本次活动发现和挖掘我系高素质运动健儿,训练并组织一支强劲的队伍,迎战即将举行的我校第七届校运会。

 3、进一步提高我系体育素质和体育风尚,向全院师生展现我系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主办单位: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团学会体育部、保卫部、女生部

  四、参赛对象: 07级、08级、09级所有班级

  五、比赛时间: 20xx年10月中下旬

  六、比赛地点: 学校新校区田径场标准四百米跑道

  七、比赛方式及要求:

 4×400接力赛,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不分年级。08级、09级各班选派4名男生、4名女生组队参加比赛,07级各专业选派4名男生、4名女生组队参加比赛,男子组、女子组又各分为两个小组,每组5个参赛队同时参赛。各班报名单一经确定,无特需情况不得改动;各参赛队比赛前必须登记本队四人参赛的棒次顺序,比赛时不可再擅自改动。各队参赛跑道随机决定,绝对公平,比赛过程中不得因任何原因随意改动。比赛时不要求运动员传接接力棒,每一位选手均听口令单独起跑,班级有效成绩为该队四人个人成绩总和。比赛时,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在跑道各个角监督运动员不得跑内线,情节严重者取消个人成绩及所属队成绩。

  八、工作人员:( 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口令员一名,检录员两名,监督五名,记录员6名。

 每一小组比赛进行时,要求记录员五人记录各队每位运动员的个人400米成绩,并及时登记,另外一位记录员在每一轮比赛结束后及时统计各队有效总成绩。

  九、奖项设置:

 1、男子组、女子组均取个人成绩前三名颁发荣誉证书;并取个人成绩前十二名直接参加我校第七届校运会。

 2、男子组、女子组各取总成绩前三名的班级颁发奖状。

班级活动策划 篇2

  活动地点:

 旅游学院410教室

  活动人员:

 旅游143全体成员,14届各班嘉宾若干

  主办单位:

 旅游143

  总负责人:

 韩洁

  策划 人:

 章利儿及旅游143班委

  主持人:

 林天健、叶春群、陈晓丽、张丽琴、应怡洁

  后勤工作人员:

 吴文娟、陈巧、李丹儿、姜亚敏

 蒋佳裕(拍摄)陈晓丽(外景主持)

  活动背景:

 从做着大学梦的高中生成为真的大学生;从激动、好奇到平静、熟悉……我们经历,体验,感受。从中我们成长了,我们懂得了许多。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是那么的激动,又是那么的神往……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的推移,曾经大学生的生活让我联想翩翩,现在已经在大学里面生活了半年的我有了许多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新学期、新风。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大家在新的学期有新的打算、新的,在感受了半年的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以后能够有很好的规划。同时借助这次的班团活动进一步展示个人的专业技能。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的学风建设,推动新一轮的学习高潮。

  活动形式:

 通过导游讲解的形式,一站一站地带领大家走进温馨的旅游143、有文化底蕴的旅游143,同时这也结合了自身专业的特点。主持人也从原来的2人,变成了4人,并且增设了外景主持,让观众了解班委的辛勤,节目组的排练,让大家感受到旅游143为这个班团活动的付出。这样的新颖形式相信会为班会增色不少。

  活动的注意事项:

 1、尽量不打扰到其他班级的正常自修

 2、活动进行时尽量不要随意走动

 3、活动有秩序的进行、不要嘈杂(主持人控制活动的时间)

 4、会场布置整洁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清洁工作

 5、因本班教室非多媒体教室,活动将用多台笔记本同时放映,一台笔记本控制音效

 6、活动从突出专业为主线,整个班会活动也是培养同学们对旅游专业的兴趣,来加强大家考导游证的信心。

  活动的前期准备:

 1、班委之间讨论活动的流程,在班委会上各抒己见,头脑风暴

 2、填写活动申请表

 3、确定节目出场次序、邀请嘉宾等细节问题

 4、幕后工作人员的准备(食物、奖品、活动用品、邀请函等)

  活动的具体流程:

 活动分为二个站点第一站点:梦想之旅

 第二站点:风之旅

 第一站点:梦想之旅

 ①主持人开场秀表演:张丽琴、叶春群、应怡洁、林天健

 ②总结上学期,展望这学期班长:韩洁

 ③游戏环节——夹弹珠(与嘉宾进行互动)

 ④小品《唐伯虎点秋香》表演:朱彦澄、张旭君等同学

 ⑤与嘉宾的互动(嘉宾有喜欢唱歌的让嘉宾演唱、若嘉宾拒绝让他进行选择性惩罚)惩罚形式:绕口令、用方言念对白

 ⑥班长的出彩节目——经典台词“大翻身”表演:韩洁、林天健

 第二站:风之旅

 ①导游词展示:韩洁

 ②歌曲《后来》演唱者:陈琳琳

 ③舞蹈——青春舞动表演:叶春群、张丽琴等同学

 ②游戏——“颠倒是非”

 ③班委带头领唱励志歌曲“最初的梦想”

 活动主题:新学期新风

 活动时间:

班级活动策划 篇3

  重阳节班级活动策划:老少同乐相聚重阳

  活动目标

 1、尝试做小主人,乐意关心、亲近爷爷奶奶。

 2、体验与爷爷奶奶同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自制贺卡、为爷爷奶奶准备礼物一件、小奖品、谜语、磁制五官、音乐、指偶道具等

  活动过程

 1、接爷爷奶奶

 (1) 给爷爷奶奶搬椅子、倒茶。

 (2) 说一说:今天是什么节日?

 2、送上自制贺卡并说句祝贺的话

 引导幼儿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

 3、表演节目

 (1) 幼儿表演:

 a、我家有几口

 b、好娃娃

 (2) 爷爷奶奶表演:太极拳

 (3) 学一学:模仿爷爷大太极

 4、游戏同乐

 (1)贴五官

 观察人物脸谱,幼儿与爷爷奶奶分两组尝试分别为奶奶和宝宝贴上五官。

 (2)送礼物

 边送礼物边引导幼儿让爷爷奶奶猜猜我送的礼物。

 5、和爷爷奶奶一起用餐

  活动结束

 欢送爷爷奶奶并送上思想准备好的礼物盒

班级活动策划 篇4

 活动主题:牵手友情,班级联谊(12月团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举办联谊,让同学们多认识朋友,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缓解同学们在生活与学习所遇到的压力,通过团队活动,凝聚班集体力量。通过拓展活动,锻炼同学们的胆量,走出自我,使同学们在活动参与中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名称:金星农庄野炊

 活动内容:野炊、水上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5日一天

 活动地点:金星农庄

 参与人员:广外艺08现教3班与广技师08车辆自愿参加活动的同学

 主办单位:广外艺08现教3班班委与广技师08车辆班委

 活动流程:

 1、 车上活动:两班的同学轮流自我介绍

 2、 野炊:将两班同学分为若干组进行炒菜比赛,做好后大家品尝并评出各组中的优秀作品,并对获奖作者进行表彰

 3、 水上活动:水上浮桶行进、水上浮木行进、独木桥行进、走钢丝空中行进等等

 4、 草地活动:首先玩大风吹(是一个将参与活动的人都打散的游戏),接着就围成一个圈做真心话问答(一个由发问者发问,回答者必须做真实的回答的游戏)和大冒险(由指定的人要求,被要求者必须无条件的立即完成的游戏)

 5、 大合照

 活动中的小游戏改则:

 大风吹:

 1. 大家先围成一个缺一人的圆圈

 2. 主持人站到圈的中央,除主持人以外,其余的人分别站在原来位置不动

 3. 主持人站在中央,他可以随意说大风吹。如果他说大风吹,他说有X的人必须起来换位置。换位置时不能持续两人互换或坐回原位。

 真心话:

 大风吹环节被选为主持人的人站到圈中央抛瓶子,瓶子口方向对准谁,谁就要起来接受主持人的发问,并做真实的回答。当回答者回答完主持人的问题后,他就作为下一位主持人继续发问。

 大冒险:

 真心话环节回答完问题的主持人站到圈子中央抛瓶子,瓶子口方向对准谁,谁就要起来接受主持人也许无理的要求,并立即毫无条件地完成这件事

 网络摄像机

班级活动策划 篇5

  一、 班级户外秋游烧烤活动

  二、活动目的:

 秋高气爽,正是同学们踏足出游的好时节,班委会举办此次烧烤活动,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使我们09越2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更具有凝聚力的团结的大家庭。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天雹水库

  五、策划、组织单位:

 外院09越2

  六、参与人员:

 09越2全班同学与老师

  七、组织方式:

 骑自行车。这种自助游方式更适合我们年轻人,相信大家会喜欢的。

  八、具体活动安排: (4—9项的时间安排具体时间具体安排)

  下面是具体的活动流程:

 1、 提前买好烧烤用具,提前一天到市场去预订烧烤食物,并在出发当天清晨去买回来。具体工作分到具体同学那。(所需食物和用品清单列在后面)。

 2、 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8点半。请同学们早上8点20在南门前面集合。

 3、 指定几名负责人,按组组织带领同学们安全有序的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大约为早上9点半。

 4、 到达目的地之后,用二十分钟左右布置班级烧烤活动范围,顺便休息一下。同学们帮忙把烧烤的东西处理好,菜洗干净。

 5、对钓鱼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钓鱼,钓到的鱼还可以用来烤。(一定要注意安全!!!)

 5、此为游戏环节

 6、包饺子,大家积极动手,互相学习。

 7、烧烤活动开始,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组烤出老师指定的某一食物,最终由老师评出最佳厨师奖。

 8、视当时的气氛而定,打气排球,。

 9、 大约16点,返校。